当前位置:首页> 银行 > 银行知识 >

2018存款利率上限政策调整会有哪些影响?

时间:2018-04-17 15:48:00 0手机版

自2018存款利率上限政策调整的消息一出,市场便开始诸多解读,那么2018存款利率上限政策调整会有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关注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2018存款利率上限政策调整的影响。

2018存款利率上限政策调整会有哪些影响?

(一)“放开”的可能性小,“提高”的可能性大

关于存款利率幅度调整的消息有两个,分别为证券时报的“放开上限”和路透社的“提高上限”,但这两个消息均未经证实。不过,笔者认为,存款利率上限提高的可能性比较大,完全放开的概率几乎为0,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1、央行一直不敢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原因就在于担心恶性竞争,很显然在同等的内外部环境下,存款利率的高低是具有明显竞争力差异的,特别是对于中小银行而言,中小银行往往在利率定价上更为市场化,大银行的利率定价则更多地需要兼顾到政策导向和金融稳定性的要求,一旦存款利率放开,中小银行的优势可以说是荡然无存。

2、在存款利率完全放开的情况下,银行之间的恶性竞争会非常强烈,大银行可以凭借自身优势适当上调存款利率,便可以从中小银行手中抢走之前来之不易的客户,银行之间的市场随意定价行为将严重扰乱金融市场。

3、当银行都在通过随意定价进行揽储时,便无法再顾及到商业银行真正的市场化运营情况,如系统建设、资产负债管理、流动性管理等等方面,虽然最终也会归于平静,但平静之前的无序状态所带来的阵痛是无法弥合的。

考虑到以上几个原因,关于存款利率上限的政策调整,“提高上限”的可能性较大。

(二)存款利率上限仍然三大因素约束

1、市场利率自律机制的管控作用依然很强

(1)目前金融机构的资产方已完全实现市场化定价,负债方的市场化定价尚未受到一定约束。央行仅对活期存款和一年以内(含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保留基准利率1.5倍的上限管理。同时,市场利率自律机制要行大型银行存款利率的上限是基准利率的1.3倍,中小银行则是1.4倍。

(2)可见,1.5倍这个上限暂时还不会打破,因为市场利率自律机制的上限离央行的上限还有一段距离,且为了照顾中小银行,中小银行的存款利率上限高于大型银行,一旦全部放开或者非同步上调,则中小银行受到的冲击将会更大,因此,所谓的放开很可能是过去的1.3倍和1.4倍调整为1.4倍和1.5倍。

(3)市场利率自律机制并未取消,该机制依然存在,仍然可以控制除存款外的其它各类利率,其最重要的职责是监督各类金融产品定价情况,包括Shibor、LPR等市场基准利率,且央行自身也可以通过公开市场利率等进行约束。

2、利率定价行为在MPA中具有一票否决制

(1)始于2015年制订的MPA考核中,利率定价行为作为MPA指标体系七大维度中的一个,具有一票否决权,这也是2015年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后央行的一审慎操作,即表明对市场竞争秩序和商业银行竞争能力的重视。

(2)目前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和资本充足情况在MPA体系中被赋予同等的地位,如果利率定价机制不达标将直接影响到评级,如此即便存款利率上限放开,非理性定价、恶性竞争等行为也能得到更好的约束。

3、存款利率一浮到顶也很难超过目前的市场利率

目前1年期存款的基准利率仅为1.5%(整存整取),上浮50%,也仅为2.25%,离一级市场利率尚有一段距离,离二级市场利率(如同业拆借和回购等)的差距更是比较大。因此,假设将存款基准利率的上限提高到1.5倍,也尚不足以越过一、二级市场利率。当然,这也从侧面说明,现阶段的存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之间的确存在不小的缺口,提高基准利率的上限是顺势而为,但完全靠拢则是一个中长期的渐进过程。

(三)主要是为了解决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的二元悖论

目前商业银行负债的成本部分市场化,部分被约束。

1、(半)市场化负债(主要包括向央行借款、同业负债、发行债券、理财资金等)

(1)向央行的借款。包括回购、再贷款等,这些利率虽表面上是市场化的,但仍然受到一定约束,可称其为半市场化负债。

(2)同业负债。包括同业拆借、同业回购,这一部分的利率是属于真正市场化的,是金融机构之间的一种市场化行为。

(3)发行债券。主要包括同业存单、金融债、绿色债券等等,这类负债往往随行就市,债券价格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如评级、期限、类别、规模等等,可以将其称为市场化负债。

(4)理财资金。理财资金是商业银行拓展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手段,表内理财的价格通常也是随行就市,大都以期限是否灵活、收益是否可观作为衡量标准,因此可以将其作为市场化负债。

2、非市场化负债(主要为存款,包括一般存款、大额协议存款以及结构性存款等)

这些存款价格的上限基本上均已经被明显限制,上限都差不多,特别是对于一般存款而言,而结构性存款和大额协议存款的价格通常又不公开,或者可比性较差,因此可以称这类负债为非市场化负债。

易纲行长在博鳌论坛上提出的让存贷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其目的就是要解决现阶段商业银行存在的不同类型负债情形。整体上看,商业银行目前的负债来源中也只有存款这一类受到的约束最为明显,且与其它负债成本缺口较大。考虑到我国银行50-75%左右的负债均依靠存款,因此存款价格的重要性是不说自明的。

(四)给资管新规作好铺垫

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明确,保本理财将不再开展,也不存在表内资管业务。因此,市场几乎一致认为,在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后,结构性存款将会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虽然结构性存款无法完全接纳约12万亿元的保本理财,但还有一般的存款可以用来消化一部分,而存款的价格这里就需要给予重点考虑。目前的存款价格和保本理财的价格缺口较大,即便存款上浮50%,二者之间也有200-300个BP的鸿沟,因此笔者认为,为了减弱资管新规对银行负债端的冲击,放开存款利率是势在必行。

笔者在之前的报告中曾经指出,表内资管一旦取消,12万亿元的保本理财将会流向五个部分,但都有前提条件:

1、一部分会通过结构性存款的形式存在,但是目前的结构性存款多数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结构性,因此如果解决结构性存款的挂钩问题需要提前考虑。

2、一部分以大额协议存款的形式存在,如对于一些保险存款、年金、政府性基金和社保基金等,这些更为强调安全性,收益型则居于次要位置,而考虑到大额协议存款的定价更为市场化,因此这部分先前购买保本理财的资金将会以大额协议存款的形式存在银行系统中。

3、一部分以一般存款的形式存在,但是目前存款利率的上调幅度一般不会超过50%,按照1.5%的利率来看,也才2.25%,吸引力不够,为了规避对银行负债端的影响,央行有可能会通过提高存款利率的上调幅度方式,来提高银行一般存款的竞争性,而对于那些对流动性要求更高的资金而言,银行一般存款仍具有吸引力。

4、更大一部分可能会流向货币市场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对于存款有非常高的替代性,这从2014年的那一波可以看出,而从2017年7月开始,货币市场基金的规模再次开始线性趋势上升,目前货币市场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在4.10%以上,考虑到2018年的流动性问题,我们认为货币市场基金将会继续对银行资金来源产生较大的替代作用。

5、最后一个回流的部分可能就是资管产品(包括基金、信托、券商、银行非保本等等),但是这些主要面向那些风险偏好更高的投资者,商业银行则可以通过私人银行产品、高净值产品等形式吸纳,而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可能就会变得比较困难。

了解更多关于2018存款利率上限调整:

2018存款大战要来临?2018银行存款利率要涨?

2018存款利率上限调整【会调整多少】